干、湿性AMD之间的潜在联系或可成为治疗新突破!

发布时间:2020-03-04

老年性黄斑变性又称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最常见的能造成永久视力损害的疾病之一,全世界有上亿人受到该病的影响。AMD晚期可表现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变性和眼内血管异常生长。弗吉尼亚大学医学院的Brad Gelfand博士在发现两种主要的造成60岁以上人群视力丧失的致盲眼病之间的意外联系后,成功地治疗了小鼠AMD。但该方法还远远不能在AMD患者身上试验。

DICER1酶或是干性AMD和湿性AMD发病机制的纽带

新发现以一种令人惊讶的方式将“干性AMD”和“湿性AMD”联系起来。已有多项研究证实,一种特殊酶的缺失可能导致两种类型的AMD,这种被称为DICER1的酶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少,甚至丧失,进而导致视网膜血管的过度生长和其他损伤。
Gelfand通过改造一种已经用于治疗人类其他眼疾的基因疗法,在老鼠体内重建了这种酶的分泌。实验结果表明,类似的方法可以治疗这两种类型的AMD,但需要做更多的实验来确定潜在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如果成功的话,这将成为治疗干性AMD的方法,并且可以显著改善湿性AMD的治疗。
按照目前的情况,湿性AMD患者必须频繁地接受眼部注射,这可能会带来疼痛和一些风险。而基因疗法的效果持续时间久,在改善视觉质量的基础上减少就诊频次。

目前而言,人们对干性AMD和湿性AMD之间的联系所知甚少,Gelfand的发现无疑提供了重要的线索,进一步证实了干湿性AMD之间存在相同机制的观点。这也是如今临床上亟待解开的谜团——为什么会有患者一只眼睛患湿性AMD的同时,而另一只眼睛患干性AMD?
研究表明:DICER1 RNA酶缺失与RPE的萎缩有关发表在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PNAS)的研究结果表明,DICER1 RNA酶缺失与RPE的萎缩有关。

  • 研究报告了两个独立的亚等位基因小鼠品系,以及一个单独的RPE特异性DICER1敲除模型,均表现为自发性RPE变性和脉络膜视网膜新生血管。

  • 缺乏关键炎性小体成分或先天免疫适配器MyD88的DICER1亚等位基因小鼠出现较轻的RPE萎缩和病理性新生血管形成。

  • 通过免疫印迹法测定,JR5558小鼠自发脉络膜新生血管模型的视网膜中DICER1 丰度也降低。

  • 最后,在JR5558小鼠中,截断DICER1变体(OptiDicer)的腺相关载体介导的基因传递降低了自发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形成。

总的来说,这些发现通过防止RPE变性和病理性新生血管的形成,显著扩展了DICER1在维持视网膜稳态中的作用。

(来源:《国际眼科时讯》,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