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整改一年 各省份年底首次公布“小眼镜”成绩单

发布时间:2019-11-21

今年9月开学前夕,“全国未成年半数以上是近视”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引起社会热议。去年,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针对近视眼问题开出“药方”。除增加体育锻炼、课外活动时间,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等常规做法外,此次教育部特别提出“分省要求”——明确各省份近视率每年下降0.5%,近视率较高省份每年下降1%。整改一年,今年年底,各省份将正式公布“小眼镜”成绩单,晒整改进展。

7成以上省份近视率过半

2018年,教育部会同卫生健康委联合核定2018年各地近视率,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其中,6岁儿童、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近视率分别为14.5%、36.0%、71.6%、81.0%。细化到各省份,其中15个省份近视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4个省份近视率超50%。针对这一调查数据,教育部为各省份划定“红线”——各省份近视率每年须下降0.5%,近视率较高省份每年下降1%。根据教育部“工作时间表”要求,今年年底各省份将首次公开近视眼防治“成绩单”晒出一年整改情况。

在教育部的“指挥棒”下,各省份也纷纷响应。其中,江苏省建立了中小学生和6岁幼儿视力健康档案,2019年完成100万6岁儿童建档。浙江省温州市、杭州市上城区普查学生视力,建立大数据。湖北、辽宁、河北等省份开发了视力健康管理系统,制定分级预警标准,开展监测预警,学生视力健康档案随入学、升转学实时转移。

课业负担、电子产品成近视防控“拦路虎”

从源头防治学生近视,“源头”在哪里?对此,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概括为,课业负担、用眼卫生、户外锻炼以及电子产品。如今,课业负担、电子产品已经成为近视防控的“拦路虎”,大大增加了近视率的指数。

对此,教育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了中小学生减负措施“三十条”,从源头落实近视防恐。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教育部要求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以游戏促使幼儿快乐成长。改革高中育人方式,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同时,推动学校科学规范指导学生使用信息技术产品,控制使用时长。对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特别印发中小学减负方案,开展减负督查和幼儿园“小学化”治理。四川、黑龙江等地落实中小学减负措施,控制家庭作业量、考试次数,减少教学电子产品使用,增加学生户外运动和睡眠休息时间。

高考“指挥棒”开辟体育加分通道

“专家研究表明,孩子在阳光下运动的时间将影响他的近视程度,阳关将促进眼中一种酶的生成,这种酶将对近视有有效防控。”从王登峰的这句话中不难看出,体育锻炼是近视防控的有效途径。对此,教育部不仅从政策上划定各学段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红线,更从高考“指挥棒”的层面为体育加分开辟新的绿色通道。

2018年底,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19年高校自主招生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要在校考中增设体育科目测试,测试项目由高校根据中学教学实际自主确定,测试结果作为录取的重要参考。”今年,是高校自主招生加入体育考核的首年,但王登峰透露,并未计入最终成绩。明年,教育部将制定加分细则,明确体育测试在高校自主招生中的加分方式。

数说

1.体测合格率超9成:2018年,全国学生体质达标测试合格率为91.91%,优良率为30.57%。

2.体育教师人数增加近9万:2015至2018年,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教师人数由56.5万人增加到65.3万人,增加了8.7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