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儿童中心发布《中国儿童发展报告(2019)——儿童校外生活状况》

发布时间:2019-08-26

中国儿童中心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8月20日在京联合发布第二本儿童蓝皮书《中国儿童发展报告(2019)——儿童校外生活状况》(简称《报告》)。该报告调查篇从儿童的校外生活时间利用、课外班参与、日常作息时间、假期校外生活、校外生活评价五个方面分析其基本状况、影响因素和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自《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印发以来,各地教育部门在政策的指导下,积极推进近视防控工作,但结果却不尽人意,中国儿童中心的这份《报告》为近视防控工作开展难找到了原因——主要有三个难点需突破。

01

难点:政策制定无针对性,落实情况难查证

对策:做好常规工作的同时引入专业力量


《报告》显示,在上学日,平均每个儿童的校外生活时间分配中,花费时间最多的类别是做作业(包括学校作业、课外班作业、家长布置的作业、其它作业),占时87.85分钟(近一个半小时)。其中四年级儿童的学校作业时长达到60.51分钟,初中生做作业时长最多,占时123.96分钟。远超《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中关于家庭作业量的规定。

但凡重视学生近视防控工作的学校,都在技术层面采取过一些常规但实用的举措,比如改进教室照明设备、设法纠正学生的书写姿势、为学生减负、确保户外一小时活动等,但具体落实情况难查证。中国关工委健体中心视力防控工程专家建议应当通过技术手段,建立一套智能化的视力监控体系,解放人力的同时,实现对学生视力的全周期监控,早发现早预防。


“云夹”可从五个维度全天候检测孩子的用眼习惯和用眼环境,并形成用眼报告,协助医院及学校从根源上分析孩子近视原因,从而针对性制定、落实政策方针以管理在校生的近视风险。


02

难点:部分家长对近视防控不重视

对策:加大科普宣传力度,扭转社会观念


《报告》显示,儿童参与课外班日常化,课外班已成为校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6成儿童参与课外班,上学日五天参与课外班的累计时间为3.4小时,周末两天参与课外班的累计时间为3.2小时。66.5%的儿童在上学日报了“学科辅导”类课外班,44.39%的儿童或家长提到参与课外班是为了“提高成绩”。

课外时间被安排了各种课外班,自由活动时间自然会减少,而有效日照却是影响孩子近视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报告》显示,初中生自由玩耍时间最少,占时仅18.60分钟。最“悠闲”的幼儿园儿童室外活动时间也不过48.31分钟而已。

一些家长宁愿“拿100度换100分”这种短视的错误观念,导致学校减负、家庭增负,是近视防控的一大难点,要扭转大众的错误观念,必须持续不断地开展宣传工作。


通过分析“云夹”用眼报告,可了解每个孩子的用眼习惯和用眼环境情况,便于老师、医生向家长说明孩子近视原因及风险,提高家长对近视防控的重视。

03

难点:使用电子产品时间较长,学校-家庭难配合

对策:以科技为桥梁,老师、家长有效沟通

《报告》显示,儿童使用电子产品游戏休闲时间较长。儿童在上学日平均每天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长为43.24分钟。其中,利用电子产品学习的时间为13.90分钟,看抖音、动画片、快手进行娱乐的时间为16.60分钟,玩网络游戏、进行网络聊天的时间为12.75分钟。

儿童在周末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更长,平均为96.27分钟。尤其是到了初中阶段,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已经跃居第二位。值得注意的是,乡镇农村儿童的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108.18分钟)明显高于城市儿童(88.40分钟)。


“云夹”对孩子的用眼情况进行全天候检测,学校通过用眼报告了解孩子在家里的用眼情况,让老师和家长在关于孩子近视防控方面可以更有效沟通,实现学校-家庭共同发力,给孩子一个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