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晶教授:后弹力膜内皮角膜移植术(DMEK)面面观

发布时间:2019-08-12

角膜移植手术是用透明的角膜片置换混浊或有病变部分的角膜,以达到增视、治疗某些角膜病和改善外观的目的。其中,角膜内皮移植术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微创手术,远期预后好,为许多角膜病患者带来了福音。

角膜内皮移植手术旨在选择性去除病变的后弹力层和内皮层,置换健康的内皮细胞。在近十几年间,角膜内皮移植手术方式不断变化,切口越来越小,植片越来越薄,这样术后散光小,能够达到更好的光学效果,提高术后视力,减少术后屈光不正。因此,术后患者的视力越来越好,并发症发生率逐渐降低。其中,DMEK手术操作微创、预后佳、免疫排斥少,是目前最先进、最理想、最符合解剖结构的手术方式,堪称“屈光性角膜移植手术”。

DMEK的优势和难点

那么DMEK到底有什么特殊之处呢?DMEK患者术后第一天视力即可恢复,且无界面混浊,视力恢复理想;其次,DMEK几乎没有排斥反应,文献报道其排斥率小于百分之一;第三,DMEK减少激素应用,激素性青光眼发生率低,远期更容易管理。最后,与角膜后弹力层剥除联合深板层内皮移植术(DSEK)相比,DMEK几乎不增加角膜厚度,而DSEK增加了角膜厚度,从而产生术后远视,影响视力恢复。
与卓越的手术效果相匹配的是高难度的手术操作。植片制备是DMEK的“一道坎”,供体后弹力层的制备难度大,一旦失败则浪费材料,损失巨大。制备好植片后,在受体中进行后弹力层的植入,展开、贴附同样具有挑战性,需要眼科医生较长时间的学习曲线才能掌握。洪教授介绍,DMEK的供体制备技术主要包括两种方式,一是“SCUBA”使用镊子从基质床中手法剥离,另一种类似于深板层角膜移植术DALK——通过注入大气泡剥离后弹力层。洪教授提示,由于后弹力层的非带状层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厚,因此相对于年轻供体的植片,年长供体(大于50岁)的植片在制备期间更不容易撕裂,也更容易剥离。

角膜内皮移植手术的适应证

洪教授指出,DMEK要求有适度的前房深度,良好的晶体虹膜膈,相对透明的角膜条件,因此适应证要求比较高,如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白内障术后大泡性角膜炎等。而DSEK适应证更加广泛,包括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青光眼引流阀、玻切术后水眼、外伤性眼结构不完整(虹膜缺失)和浅前房等。洪教授分享了临床中遇到各种复杂性角膜内皮移植术的处理,强调对于复杂角膜内皮移植手术,必须进行慎密的手术设计,包括在手术前要评估眼部的情况、视力预后以及选择内皮移植的手术方式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必要时可选择联合手术。

DMEK的术后并发症及处理

尽管有较低的移植物排斥反应率,DMEK植片脱位率高,早期文献报道术后完全脱位率高达30%,随着手术技术的进步,目前大约为4%。DMEK术后早期脱位常常在术后一周到两周内发生,一旦发生,及时再次打气贴合成功率高。洪教授表示,虽然有学者认为部分脱位可考虑保守观察,但考虑到国人随访依从性整体情况不佳,建议早期打气处理。此外,DMEK术后并发症还包括原发性植片功能衰竭和内皮细胞丢失。内皮细胞丢失在手术各个阶段均可发生,包括初始植片获取和供体植片制备,术中操作,术后再次注射气泡和自发的内皮细胞丢失,大多数内皮细胞丢失发生于手术过程中。因此,使用“非接触”技术非常重要。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DMEK能为内皮移植患者带来更好的、令人惊喜的术后结果,但植片的制备和并发症的处理需要更高的技术水平。对于初学者,需要有成熟的DSEK经验才能开展DMEK手术,同时需要严格把控适应证。随着器械研发和手术技术的不断提高,DMEK将会进一步开展和普及,造福更多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