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光性白内障手术的若干挑战

发布时间:2018-01-09

屈光性白内障手术已经成为白内障手术的发展方向,在极大地保障手术安全性的基础上提高了术后的视觉质量,推动了临床和学术的发展。屈光性白内障手术后视觉质量最佳化,提高了术后脱镜率和满意度,最终提升白内障患者的术后生存质量。

屈光性白内障手术的理念被付诸于临床实践,正日益被接受,也在改变着一些传统的观念和做法。譬如屈光性白内障手术能够综合考虑患者的视力、晶状体混浊程度、其他视觉干扰症状和患者的视觉需求从而使得手术时机可以适当提前。此外一些术后指标,譬如波前像差等客观视觉质量指标、对比敏感度、脱镜率、生存质量等主客观指标既有利于手术疗效的综合评价,反过来还可促进术前手术方案的个性化设计。也正是由于具有这些高要求的特点,屈光性白内障手术也同时面临诸多挑战,例如术前视觉质量的客观评价、术中撕囊的精确性和重复性、术后全程视力的实现、人工晶状体的优选等。

一、术前视觉质量的客观评价

屈光性白内障手术的手术时机可比复明性白内障手术提前。临床中可能会遇到视力、晶状体混浊程度与患者主观症状不相符的情况,此时有助于合理选择手术时机的视觉质量客观评价则尤为重要。因此临床亟需客观、准确、综合的术前质量评价方法。近年来一种基于双通道技术的客观视觉质量测量方法受到广泛关注,但目前还需要大样本量且结合术后视功能预后数据来进一步研究其对手术时机选择的指导性。

二、术中撕囊的精准性和重复性

白内障术中连续环形撕囊的居中性和精准性对术后获得理想的屈光状态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相比复明性白内障手术而言,屈光性白内障手术对IOL的居中性要求更高,尤其是在应用多焦点IOL和散光矫正型IOL时。这就要求手术医师在术中连续环形撕囊时保持高水准的居中性和精准性,以减少IOL偏心、倾斜。尤其是面对复杂性白内障时,如晶状体半脱位、浅前房、白色白内障等情况时,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具有独特的优势,此外还可以减少超声乳化能量和时间、减轻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近年来,国内还开展了非接触式飞秒激光系统的临床应用。

虽然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具有诸多优点,但是在临床实践中仍需注意规范操作,以减少和避免飞秒激光相关并发症,例如瞳孔缩小、结膜下出血、切口制作不完全以及切囊不完全等。

三、术后实现全程视力

目前临床上应用的多焦点IOL种类主要包括折射型、衍射型、阶梯渐进衍射型,近年来还出现了区域折射型、三焦点以及连续视程IOL等的改进。现阶段常用的多焦点IOL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尚无一种多焦点IOL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程视力,临床上在选择多焦点IOL时要充分考虑患者的视觉需求、IOL的优缺点以及性价比,做到“量体裁衣”。关于晶状体再生的研究可能有助于在未来实现真正的全程视力,但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四、IOL的选择

在屈光性白内障手术中,合理的、个性化的IOL选择显得尤为重要。在充分考虑患者的用眼需求、经济条件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眼部情况以及IOL和角膜本身的光学特性,选择合适的IOL是屈光性白内障手术的本质要求之一。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摘除了自身的晶状体,白内障术后角膜与植入的IOL构成新的光学系统,两者光学特性的匹配程度决定了术后的视觉质量。因此,临床上需要全面了解患者包括角膜前、后表面在内的全角膜光学特性,主要体现在优选散光型IOL、优选非球面IOL、优选多焦点IOL等方面。另外,IOL度数的优选有赖于准确的生物测量以及IOL计算公式的合理应用,两者结合才能有利于术后屈光状态的精确预测。然而传统的光学生物测量设备无法测量严重白内障的眼轴参数,而且尚无单一的一种公式可以适用于所有眼的IOL度数计算。

总结

屈光性白内障手术的临床应用和发展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认识要面临的挑战,抓住机遇,开展严谨的临床研究和广泛深入的学术交流,形成规范的屈光性白内障手术临床实践,进一步提升我国在该领域的临床和学术水平,以造福广大患者。

(来源:国际眼科时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