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都哭了!为了孩子,父母可以多坚强?

发布时间:2016-12-17

第一次见到郑妈妈是今年5月份的事情。气温开始回暖,杭州的街道和往常一样热闹。

繁忙的工作并没有给人们太多喘息的时间,来我们这儿咨询孩子近视的家长并不多。

NO.1

临结束的时候,一位穿黑色外套的阿姨叫住了我们。

“近视……近视!孩子近视是不是问你们就行了?”她喘着大气说着。

“阿姨,我们这儿在做近视科普的活动,帮助家长了解一些近视知识。这样,您先把行李放下,然后我们再慢慢聊,您看好吗?”

她愣了一下,好像忘了身上还有两个行李大包。行李放下后,我们才发现原来有个小女孩一直躲在她身后。


| NO.2 |

沟通过程中我们了解到,郑妈妈来自浙江的一个农村,丈夫因为欠赌债早早地跑了,自己在杭州找了份月嫂的工作。

一边还债,一边带孩子。

“白天带别人家的孩子,晚上带自己的孩子。挺好,挺好的。”

可能是刚下长途车的原因,郑妈妈的嗓音压得有点低。

气氛变得有些压抑,同事提了提嗓子:“阿姨,聊聊孩子吧,或者您想向我们咨询什么?”

听到孩子,郑妈妈变得开朗起来。


 | NO.3 |

孩子小名叫小方,今年3岁半。和一般的农村孩子不一样,小方2岁的时候就开始拿着识字卡背汉字,每天还要花大部分时间在学绘画上。

丈夫离开以后,孩子就成了这位母亲的全部。“我唯一的念头,就是希望她以后有出息,别像她爸一样。”说完她搂紧了孩子。

“小方很懂事,很多事我只要和她说一遍她就能懂,学东西也很快,只是……”郑妈妈突然哭了让我们有些措手不及。


| NO.4 |

在她情绪稳定之后,我才开口:“只是孩子的视力越来越差了吧。刚刚我看孩子一直在揉眼睛,起初以为是累了想睡觉,其实应该是看不清。”

郑妈妈没有说话,只是抱紧了孩子。过了一会,她小声地说了一句:“孩子不能近视,她还要读书,还要考公务员,不能近视……”

生活在她身上留下了太多伤痕,孩子是她最大、也是最后的希望。甚至有一瞬间我们觉得,如果不是小方,她可能早已经支撑不下去了。

所以,孩子的视力出现问题之后,她变的有些不知所措。

| NO.5 |

在给郑妈妈介绍了一些近视常识之后,我们建议她多注意孩子日常用眼习惯,高强度用眼的学习在5岁之前可以先放放。此外,一定要抽时间带孩子到医院检查一下。

期间郑妈妈一直对我们说谢谢,临走了还从蛇皮袋里摸出一袋地瓜干,笑着说:“自己做的,健康,别嫌弃。”

那个笑容很干净,质朴。

11月份的时候,我在一个马路口又见到了郑妈妈,牵着孩子的她笑得很开心。身上还是穿着那件黑色外套,她说是因为黑色耐脏。

小方的情况也好了很多,现在每天都很注意用眼习惯,人也比当时开朗多了。

这次依旧是郑妈妈在讲,不同的是大家一直在笑。


很多家长都和郑妈妈一样,渴望孩子成材,希望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在孩子23岁的时候就安排钢琴、绘画等课程。

但是云夹视光专家提醒,孩子的眼睛从05周岁是一个重要的发育期,过度早教,过多近距离用眼,会伤害眼睛的发育。

一个3岁小孩正常视力应该是远视150度左右。但是一个3岁半的小病人,在没有散瞳的情况下有将近100度的近视。

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家长每天要求孩子画画12个小时,长此以往,本来孩子7岁才会消失的生理性远视,3岁半就快消失了。

像这样如果孩子用眼过度,将来极容易高度近视,还有患上其他眼科疾病的可能。早教没有错,但应该遵循眼球自身发育的规律,在早期开发孩子智力的同时,千万不要过度开发孩子的视力。

孩子年龄较小的时候,平常需要多注意这些情况:

1、避免密集用眼的学习行为,最好推迟到5周岁以后。

2、平常可以多做眼保健操,也可以向远处眺望。

3、不要在昏暗环境下用眼,减少孩子使用电脑的时间。

4、乒乓球、羽毛球、足球等户外球类运动,可以有效预防近视,也可以带孩子到户外放风筝,有助于孩子眼球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