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特辑 | 【辟谣】三五年后眼睛失明将会大爆发?

发布时间:2016-12-24

    近日,网上流传一篇《警惕:三五年后眼睛失明会大面积爆发!》的帖子火了。

    文章指出,由于现代人对智能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过度依赖,屏幕中的高频蓝光将大大增加人们患眼睛疾病的风险。蓝光的危害有这么可怕吗?下面云夹君为大家带来辟谣文章。


    什么是蓝光?

    光分为可见光和不可见光两大类,其中,可见光是指人的视觉能够感受到的光谱,主要有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蓝光就属于可见光的一种,波长在400500纳米之间,我们人眼对它感受到的颜色是蓝色,所以这个波段的光被称为蓝光。

    蓝光并非都是有害的,根据波长的不同,有些蓝光是反而对人体是有益的。具有调节昼夜节律、产生暗视力以及影响屈光发育等重要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各类浴霸、平板显示器、荧光灯、液晶显示器、手机屏幕、LED灯等新型人造光源及太阳光发出的可见光中都含有蓝光。

    蓝光可使眼睛病变?

    法国国家卫生安全局曾提醒:“长期、近距离、重复地暴露在含有大量蓝光的LED灯光束下,由于细胞氧化应激,可能增加视网膜上发生白内障和病变的风险”。

    法国的研究人员也表示,虽然蓝光在一定程度上确实会损害视力,但是这种伤害是极其有限的。

    其实日常生活中,包括阳光在内,所有的白光中都有蓝光。

    专家辟谣

    北京市眼科研究所副研究员刘宏伟在《“蓝光”有那么可怕吗?》一文中指出,一般情况下,人体对光损伤有保护机制。

    除了角膜、晶状体可吸收部分光以外,瞳孔的变化也有保护作用。当大量光线进入眼内,瞳孔会缩小,当光线较弱时,瞳孔会放大。

    此外,我们的机体还有抗氧化系统,保护我们免受损伤。只有当进入眼内的光线过多,或光照射时间过长,加上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减弱,才会出现眼底的病变。

    眼睛长时间暴露高频率蓝光中,才可能损伤视网膜。

    专家强调,不应过分夸大蓝光的危害性。事实上,只有人眼长时间暴露在高频率、高能量的蓝光中,才会对视网膜产生损伤。而这种蓝光过量的环境和我们日常生活中所处的环境还是有区别的,因此不应该把蓝光与“视网膜损伤”划等号。

    其实,由于人眼自身对于蓝光就有一定的防护能力,大部分蓝光会被我们的黄斑色素和晶状体过滤掉。但晶状体过滤功能不太好的人,即青春期之前的儿童、做过白内障手术的人以及黄斑色素累积较少的老年人,这类人群对蓝光更需警惕和加强防护。

    蓝光可致黄斑病变?

    专家:原因复杂

    此外,对于传言中提到的“蓝光可致黄斑病变”,刘宏伟认为:“黄斑变性的原因复杂,蓝光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因此只防蓝光是不可取的。我们应当知道,不单是蓝光,所有的光都可以对我们的黄斑造成伤害,我们应远离过多的光线、杜绝没有必要的光线”。


    生活中如何防护蓝光的危害?

    专家建议,生活中如果要防护蓝光的危害,一方面要注意生活中的光源:

    1、避免眼睛被过量光线照射;

    2、室内照明不应过亮;

    3、外出时应佩戴墨镜或变色镜,避免光线直射入眼;

    4、长期使用电脑的时候,应将屏幕亮度调暗,可隔段时间闭眼休息几分钟。